首頁 > 淮安新聞 > 為“有生命的文物”筑牢法治屏障,淮安出臺專項條例強化古樹名木保護

為“有生命的文物”筑牢法治屏障,淮安出臺專項條例強化古樹名木保護

發(fā)布時間: 2025-10-22 09:02  關注度:345評 論  轉 發(fā)  收 藏  打 印
導讀:樹影婆娑間,年輪鐫刻百年滄桑;法條明晰處,匠心守護生命傳承。今年3月15日起,《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guī)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guī)空白。2024年,《淮安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被列入市人大常委會當年立法計劃預備項目。經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批準,《條例》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淮安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將進入有法可依的新階段。

秋風輕起,金黃漸染,大地披上秋日的華服。在荷花池花園小區(qū),兩棵相守200余年的銀杏樹的樹葉也在秋風中染上金邊。

樹影婆娑間,年輪鐫刻百年滄桑;法條明晰處,匠心守護生命傳承。今年3月15日起,《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guī)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guī)空白。2024年,《淮安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被列入市人大常委會當年立法計劃預備項目。經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批準,《條例》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淮安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將進入有法可依的新階段。

每棵古樹都藏著故事

我市于2023年8月啟動新一輪全市古樹名木資源普查,2024年10月全面完成普查各項工作,形成最新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成果:全市共有古樹名木611株,其中淮安經開區(qū)1株、清江浦區(qū)17株(含工業(yè)園區(qū)3株)、淮陰區(qū)9株、淮安區(qū)38株、洪澤區(qū)8株、漣水縣66株、盱眙縣457株(含古樹群7個共計263株)、金湖縣15株,一級古樹(500年以上)7株、二級古樹(300—499年)33株、三級古樹(100—299年)557株、名木14株。

在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一株約122年樹齡的蠟梅被譽為“一品梅”,寓意周恩來“官居一品、德至一品、人至一品”。這株據說由童年周恩來親手澆培的蠟梅,每年寒冬依然花蕾綻放,香溢滿院,成為人們緬懷周總理的重要載體。

清晏園內,一株約160年樹齡的紫藤蜿蜒伸展,宛若游龍。“名園別有天地,老樹不知歲時”,清道光年間江南河道總督完顏麟慶所著的《鴻雪因緣圖記》,以圖文形式記載了清晏園內的紫藤。如今,這株紫藤每年4月花開如紫色瀑布,為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清晏園增添了一份自然古意。

在洪澤區(qū)高良澗街道越城村大吉祥寺東南角的古塔南側,一株參天的銀杏樹扎根于此已有322年。當地流傳的有關古樹的故事為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在醫(yī)療條件有限的歷史時期,當地人生病了會去樹下祈禱,還會取一把樹葉回家煮水喝。

每一棵古樹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每一棵古樹都有著自己的歲月歷程,每一棵古樹的濃蔭里都藏著故事。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些古樹一直矗立在那里,見證著自然、社會、人文的變遷。保護古樹,其實就是在保存歷史的記憶。

守護“有生命的文物”

古樹名木保存了彌足珍貴的物種資源,傳承了人類發(fā)展的歷史文化,孕育了自然絕美的生態(tài)奇觀,承載了人民群眾的鄉(xiāng)愁情思,具有重要的歷史、生態(tài)、景觀、經濟價值。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出了提升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穩(wěn)定性、持續(xù)性的戰(zhàn)略任務。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是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

當前,淮安正著力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全面推進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建設,保護好古樹名木對推進美麗淮安建設、保護自然生態(tài)、留住城市記憶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對這些“有生命的文物”的保護一度面臨嚴峻挑戰(zhàn),呈現管理權責界定難、日常養(yǎng)護責任確定難、發(fā)展與保護統(tǒng)籌難的“三大難題”。

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著手制定《條例》,直指痛點,進一步確立了“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社會參與”的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機制!笆刈o古樹就是守護家鄉(xiāng)的魂!笔腥舜蟪N瘯崭敝魅巍Ⅻh組副書記周毅表示,《條例》結合地方實際,對保護工作急需規(guī)范的管理體系、普查認定、保護要求、養(yǎng)護責任等事項作出明確規(guī)定,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法治護航生態(tài)文明建設

針對城市建成區(qū)內外的古樹名木由不同的部門管理,實踐中管理權責界定難的問題,《條例》明確林業(yè)主管部門、城市綠化主管部門是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林業(yè)主管部門負責城市建成區(qū)范圍外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城市綠化主管部門負責城市建成區(qū)范圍內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林業(yè)主管部門會同城市綠化主管部門加強工作協同,統(tǒng)籌古樹名木保護的制度建設,實現信息共享。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財政、公安、生態(tài)環(huán)境、文化廣電和旅游(文物)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相關工作。

《條例》詳細規(guī)定養(yǎng)護責任人的確定方式及其職責,并明確規(guī)定范圍以外或者權屬不清的古樹名木,以及日常養(yǎng)護責任人無法承擔養(yǎng)護責任的,由縣(區(qū))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會同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調確定。協調不成的,由縣(區(qū))古樹名木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養(yǎng)護。

同時,針對城市開發(fā)建設觸角不斷延伸的發(fā)展實際,《條例》規(guī)定可以合理利用的情形,包括科學研究、科普宣教、村莊綠化、生態(tài)旅游、必要的生產經營活動等,并規(guī)定土地出讓階段、建設項目規(guī)劃選址建設階段分別應當采取的保護措施,如征求主管部門意見,納入土地出讓、劃撥條件等。

未來,這些“有生命的文物”將在法治的呵護下繼續(xù)茁壯成長,繼續(xù)見證歷史、傳承文化、訴說鄉(xiāng)愁,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綠色紐帶。

■記 者 楊 尚 蔡雨萌,通訊員 柳 純 王 穎 郝娟娟

聲明:淮安114網(www.thepatientfactors.com)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網新聞網站,淮安114網不生產、不制造新聞,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