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年總行程5500公里,淮安“小鷲一號” 完成“使命”,我國華東地區(qū)首份禿鷲遷徙路線圖“繪制”完成
2024年3月13日,淮海晚報刊登了《背上“小書包” “小鷲一號”出發(fā)啦!》,講述了淮安野生動物救助站在盱眙成功救助一只受傷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禿鷲,并于當年3月2日在白馬湖國際重要濕地成功野放的故事。由于禿鷲多生活在高海拔地區(qū),出現(xiàn)在淮安讓人有些意外。為了弄清禿鷲出現(xiàn)在淮安的原因及具體遷徙路線,在野放過程中,救助人員在這只禿鷲身上安裝了太陽能GPS裝置,用來回收定位信息,并為這個小家伙取名“小鷲一號”。
2024年9月6日,肩負“使命”的“小鷲一號”已經飛行了2000多公里,傳回4300個點位,自淮安出發(fā)后,一路向北途經山東濟南、河北衡水、內蒙古二連浩特等地,順利抵達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本報也同時進行了報道。
如今,距離“小鷲一號”出發(fā)已經整整一年,F(xiàn)在它飛到了哪里?生活得怎樣?據最新GPS信號顯示,歷經5500公里的長途跋涉和生存考驗,它目前已經在內蒙古定居下來。
它的遷徙路線完美閉環(huán)
2025年3月2日,在“小鷲一號”出發(fā)整整一年之際,記者采訪了淮安濕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協(xié)會副會長余星翰,并拿到了最新的“小鷲一號”飛行路線圖。令人驚喜的是,據最新GPS信號顯示,在歷經5500公里的長途跋涉和生存考驗后,在不久前的元宵節(jié)期間,“小鷲一號”飛行路線首次與去年路線重疊,并沿著去年路線繼續(xù)向北飛行,至此遷徙路線完美閉環(huán),“小鷲一號”成功完成“使命”!據余星翰介紹,這份路線圖不僅是華東地區(qū)首份禿鷲完整遷徙路線圖,也是華東地區(qū)大型鳥類安裝GPS首份完整遷徙路線圖。
那么,“小鷲一號”在去年9月抵達烏蘭巴托后,又去了哪里?余星翰告訴記者:“我們最初預計這個小家伙會沿著北上的路線原路返回,但沒想到它選擇了一條新的路線,后來根據路線我們預計它會一直飛到朝鮮半島,沒想到再次出乎我們的預料,它在向東飛至遼寧省錦州市后,便開始往南,至今年1月飛至北京,并在河北省停留一個月左右,至此與去年北上路線開始重疊,元宵節(jié)期間沿著去年路線開始北上!庇嘈呛舱f,截至3月2日,“小鷲一號”再一次抵達我國禿鷲主要繁殖地之一內蒙古呼和浩特。
它沒能再回淮安有遺憾有收獲
時隔一年,“小鷲一號”沒能回到淮安,大家心里還是難免有些失落,但“小鷲一號”能夠順利傳回一年的完整信號,繪制完整遷徙路線,還是讓人很興奮。
據余星翰介紹,“小鷲一號”傳回的路線點位有著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澳壳,我國對猛禽的遷徙路線研究相對是比較少的,雖然之前國內也有給禿鷲安裝定位裝置的先例,但是能夠堅持一年之久的寥寥無幾。在華東地區(qū),我們的‘小鷲一號’是唯一一只擁有全年完整遷徙記錄的禿鷲。”南京林業(yè)大學動物學博士陳泰宇表示,“小鷲一號”傳回的信號,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張較為完整和全面的華東地區(qū)禿鷲遷飛路線圖,極具科研價值,同時,對于開展候鳥保護工作也很有意義。
隨著遷徙路線圖的完成,一些困擾大家的謎題也就此解開。既然淮安并不在禿鷲的遷徙路線上,那么一年前,“小鷲一號”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淮安?對此,余星翰解釋,去年救助“小鷲一號”時,它還是亞成體,包括前年淮安救助的另一只禿鷲同樣也是亞成體,禿鷲通常會讓亞成體成員探索新的遷飛區(qū)域,“小鷲一號”很有可能就是被派出探路,結果因受傷在淮安被救助。余星翰介紹,經過這一年的飛行,現(xiàn)在的“小鷲一號”已經基本成年,根據這一年的路線來看,既然它已經開始北上,大概率是不會再回到淮安了!安贿^禿鷲的壽命很長,最長能活到五十年,以后的事誰又能說得準呢!說不定過幾年,‘小鷲一號’就會回到淮安了呢!庇嘈呛残χf。
它和淮安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小鷲一號”順利完成了“使命”,現(xiàn)在的它也許正和同伴們在天空翱翔,也許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它還記不記得一年前在淮安白馬湖被放飛的故事。余星翰說:“其實從去年‘小鷲一號’成功飛回內蒙古禿鷲繁殖地,就意味著我們志愿者的救助工作已經圓滿完成,它能夠完整傳回一年的飛行路線,對我們來說更是意外之喜,這一年它接受的挑戰(zhàn)是非常艱巨的,很不容易!
“還記得去年第一次見到小家伙時,它因受傷無法站立。大伙每天照顧它,給它喂食,陪它恢復訓練,最后在白馬湖邊給它安裝上GPS裝置,看著它振翅高飛,仿佛一切都在昨天。”余星翰回憶說,當初大家給這個小家伙起名“小鷲一號”,就是用了淮安人對小朋友稱呼的方言“小鬏”的諧音,“感覺它就像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淮安是它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們永遠歡迎它回家!”
余星翰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每天依然能接收到“小鷲一號”傳回的點位信息,“小鷲一號”背著的是太陽能GPS裝置,理想狀態(tài)下,再使用四五年都沒有問題。他說:“雖然看著它北上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每天我們還能夠隨時了解‘小鷲一號’的狀態(tài),知道它一切安好,我們就滿足了。后續(xù)傳回的信息,能夠繼續(xù)幫助我們了解禿鷲種群,繼續(xù)完善我國禿鷲的遷徙路線,‘小鷲一號’依然在貢獻著它的力量,它和淮安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在遷徙途中,‘小鷲一號’一次次帶給我們驚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鳥類的勇氣和能量。接下來,我們會繼續(xù)關注它的動向,F(xiàn)在,我們更多的是祝福,讓我們一起為它加油!”余星翰說。
■融媒體記者 王磊 陳金鑫,通訊員 馬猛